注意这10种食品安全隐患
2020.10.31

如何辨别有毒食物,怎么烹调才能放心吃?

01 | 久泡的木耳、银耳

 注意这10种食品安全隐患

木耳本身无毒,但久泡的木耳或银耳会产生毒性凶猛的米酵菌酸,或滋生细菌、真菌等致病微生物,其症状就跟误食蘑菇中毒一样,常以急性肝、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,重症患者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。

 

预防办法:

木耳可用凉水(冬季可用温水)泡发。经过3至4小时的浸泡,水慢慢地渗透到木耳中,木耳又恢复到半透明状即为发好。

 

木耳最好吃多少泡多少,泡好后冷藏也不要超过24小时,发现木耳或银耳表面黏糊糊或有异味,一定要丢掉。

02 | 过量的银杏(白果)

 

银杏含有白果二酚及白果酸等有机毒素,主要影响神经系统。银杏中毒的人通常在进食1至12小时后便会出现:呕吐、烦躁、持续或阵挛性抽搐等典型症状。


未成熟及未经煮熟的银杏毒性更强,煮熟后毒性减低。对1岁以内的婴儿,10粒就能致命。

 

预防办法:

食用前可用清水浸泡1小时以上,再加热煮熟。婴儿不能吃,3--5岁儿童不能超过5颗,成人不超过20颗。

03 | 发红的甘蔗

 

“清明蔗,毒过蛇”,原因是清明节后温度上升适宜霉菌生长。发红的甘蔗说明已经霉变。

 

霉变甘蔗中毒的病原菌是一种真菌,名叫节菱孢霉,它能产生一种强烈的嗜神经毒素3-硝基丙酸,该毒素中毒表现最初为呕吐、头晕、视力模糊,进而眼球偏侧凝视,阵发性抽搐,抽搐时四肢强直、大小便失禁,最后昏迷,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。幸存者会终生留有神经系统损害后遗症,重度中毒者多为儿童。

 

经过越冬储存再上市的甘蔗,非常容易引起甘蔗变质中毒。挑选甘蔗时应遵循“摸、看、闻”的原则,霉变的甘蔗外皮无光泽,质地较软,瓤部颜色略深、呈浅棕色、有暗灰色斑点,闻之有“霉”味或“酒糟”味。

 

主要的措施就是预防:不买、不吃发霉变质的甘蔗。

04 | 新鲜的黄花菜


通常,我们吃的是干的黄花菜。但有不少地方,特别是黄花菜的产地,有人讲求鲜,喜欢吃鲜的黄花菜。然而,鲜的未必就是好的,安全的。

 

新鲜的黄花菜花蕊中含有秋水仙碱,尽管秋水仙碱本身没有毒性,但秋水仙碱会氧化生成毒性极强的二秋水仙碱。这种物质可毒害人体胃肠道、泌尿系统,严重威胁健康。一两到二两鲜黄花菜,就可能引起成年人中毒。

 

常常会咽干、口渴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,更严重的会有肌肉疼痛无力、手指脚趾发麻。

 

预防办法:

  1. 新鲜黄花菜吃之前最好去掉花蕊,因为花蕊中所含的毒素最多,摘掉花蕊也就去掉了大部分的秋水仙碱;

  2. 要注意烹饪方法。秋水仙碱易溶于水,充分加热后可以被破坏。鲜黄花菜吃之前,应先清洗干净,然后焯一下热水,再放到凉水中浸泡几个小时,并且充分炒熟煮透,这样就能够去除其中的毒素,从而避免食物中毒;

  3. 吃干黄花菜更保险。干黄花菜虽不如新鲜黄花菜好吃,但黄花菜干制过程可以破坏其所含的毒素,因此吃起来更放心。

05 | 发苦的瓜子、花生

 

花生、瓜子、杏仁等坚果发黄或发黑,甚至有苦味时,可能已经被霉菌污染产生了黄曲霉毒素。

 

黄曲霉毒素属于剧毒物质,其毒性超过眼镜蛇和金环蛇的毒汁等,比氰化钾毒性高100倍以上,比砒霜大68倍。它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,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作用极为严重。


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肝损伤,黄曲霉毒素可诱发多种癌,特别是肝癌,另外还可诱发胃癌、肾癌、结直肠癌等。

 

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存在于谷物、坚果和籽类以及牛乳等,尤以玉米、花生存在黄曲霉毒素的可能性较高。黄曲霉毒素的热稳定性非常好,常规烹调和加热法不易分解,而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。

 

预防方法:

在生活中购买坚果、花生、粮食等应尽量选择小包装,不要储存太久,一旦发现生霉、破损的粮食、花生籽粒等,应弃去不要食用。吃到有苦味的坚果最好立刻吐掉并用清水漱口。

06 | 腐烂的生姜

 

“烂姜不烂味”的说法,在民间广为流传。虽然烂姜还有味道,但是烂姜的危害恐怕很多人都不了解。生姜在腐烂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黄樟素。如果长期摄入,患有食管癌、肝癌的风险大大增加。

 

生姜出现腐烂,不但是腐烂的地方含有黄樟素,其他的部位也难以幸免,并不是切掉就完事了。专家建议一旦发现姜心变黑、变糠或是姜上生嫩芽,就不要再食用了。

 

预防方法:

葱姜蒜作为调味品是必不可少的,但是每次食用的数量也不会太多,因此常出现还没食用就已经放置腐烂的情况,建议大家将生姜放在保鲜袋中储存,最好是用报纸包起来放在阴凉处储存。

 

同时,每天生姜的摄入量不宜超过10克。

07 | 没炒熟的四季豆


四季豆中毒主要是因为不熟。没有做熟的四季豆,含有皂素、植物血凝素等物质,这些物质会导致诸如腹痛、腹泻、呕吐,头晕、心慌、胸闷、冷汗,四肢发麻等中毒症状。

 

并且除了皂苷等有毒物质外,四季豆假如过夜或者放置的时间过长的话,还会产生亚硝酸盐。

 

预防办法:

选择鲜嫩的四季豆购买,不要过老的。避免凉拌、爆炒四季豆,应尽量煮熟、焖透,确认四季豆失去原有的鲜嫩色,并且吃起来没有豆腥生味。

 

炒扁豆时,每一锅的量不应超过容量的一半。用油煸炒后,加适量的水,盖上锅盖,保持100℃小火焖上10余分钟,并用铲子翻动扁豆,使它均匀受热。


此外加工前,最好把扁豆两头的尖及荚丝去掉,在水中浸泡15 分钟。

08 | 夹生的豆浆


喝豆浆会中毒,同样是因为「没煮熟」。

 

没煮熟的豆浆中,含有皂甙、红细胞凝集素、胰蛋白酶抑制物等,会造成红细胞溶解、消化道刺激等损害。中毒后常表现为,胃部烧灼感,肚子胀痛,头昏头痛,恶心呕吐。

 

预防办法:

现磨的生豆浆,用锅煮的话,应煮沸至无豆腥味。


豆浆在煮到到 80 ℃ 时,因为泡沫上浮,会出现「假沸」现象,此时应该继续煮到 100 ℃ ,没有泡沫为止。如果是使用豆浆机,因为程序已经设定好,不用担心煮不熟。

09 | 未成熟或发芽的土豆


未成熟、青紫皮或发芽的土豆中,一种叫做龙葵甙的物质,含量是普通土豆的 5~40 倍。

 

这种物质会引起咽部瘙痒,胃部烧灼样疼痛,以及头晕、耳鸣、瞳孔散大。

 

预防办法:

不吃未成熟、生芽过多、黑绿色皮、有黑斑的土豆。土豆买回来以后,应该低温储藏,避免阳光照射,防止生芽。

 

如果土豆只是长出少许芽时,特别是嫩芽,必须要彻底挖去芽眼,并将芽眼周围的皮削掉,然后充分加热后再食用。但保险起见,看到土豆长芽了,就不建议再食用了。

10 | 新鲜的腌菜


腌菜的毒性主要来自亚硝酸盐。

 

一次吃了过多新鲜腌菜,过量的亚硝酸盐可能会造成胸闷心悸、呼吸困难、头晕头痛等,严重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、心律不齐、血压降低等情况。长期食用,更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。

 

一般来说,腌制几天到十几天,亚硝酸盐的含量最高,但随后这个量会慢慢减少,三周左右会达到安全水平。这时候吃,比较安全。

 

预防办法:

正规厂家出品的各种包装腌菜,上市前会有严格的抽查和监管,吃到过量亚硝酸盐的风险很小。

 

自家腌菜最好等到三周以后再吃。农贸市场、路边摊的自制散装腌菜产品,因为发酵菌种不纯、腌制时间不明等原因,风险会相对更大一些,需要留心,尽量少购买。

 

需要注意的是,食物中毒有快有慢,短则几分钟,长则数天后才发病。吃完某些食物后如果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或者其他不适,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。


返回